2023年9月27日 星期三

過節是否能過劫?

 



90歲阿公,為血管性失智症病人,近來因感染等其他問題,變得嗜睡,不像過去有很嚴重的妄想,活力大幅下降了,整日臥床。阿公的太太很擔心,一再到他床邊巡視,嘴裡喃喃唸著:中秋節到了,節氣會過不了,開始打電話聯絡親友準備後事。

中秋節過後,感染問題改善了,阿公的精神和意識漸漸又恢復了。

以上絕對不是編故事,而是過去照顧住院病人查房時,每逢過年、端午或中秋前後,經常見到的狀況。而且,一直以來大家口耳相傳的"節氣難過",只要逢年過節時,尤其是三大節,總讓照顧者和家屬充滿無比壓力。

我們試著用天氣和科學的角度來看看這件事。

🌕中秋節,並非是24節氣之一,但接近節氣中的秋分(9/23前後)。

🍁秋分俗諺「秋分瞑日對分」,意思是秋分這天是日夜等長,過了這一天,白天就會越來越短,夜晚會慢慢加長,天氣也開始慢慢變涼、也變乾燥了。(上述摘自農業部網站)

雖然台灣四季溫度變化並不算劇烈,溫暖炎熱的時候還是多。

👉但臨床觀察,許多慢性病病人的症狀,明顯隨著節氣時序的遞行中,跟著這些細微溫度、濕度和氣壓的改變起起伏伏。

👉臨床常見及文獻也指出,天氣的變化會讓中風機率上升;慢性病人的各種狀況也層出不窮。(這裡的天氣變化是指:高低溫或濕度的改變、變化,不是絕對的低溫或高溫,之後會再彙整與大家分享)

👉一旦早晚溫差開始變大,季節悄悄邁入秋冬之際,許多失智症、巴金森病人對氣候變化適應力較差,其不舒服的表現,會以不同形式的神經精神行為做為表現,例如嗜睡,躁動,妄想,幻覺……或是感到全身肌肉特別無力或緊繃;其他常見的,則如同之前提到的頭痛族群、過敏族群、失眠者或是情緒障礙者等。

❗❗生活中可以做的是:病人和家屬透過一次次的觀察紀錄,找出不適的周期或影響因素,在門診和醫師討論如何透過藥物💊、生活作息或環境(如光線💡、冷暖氣❄️☀️)調整改善。

❗❗有些時候,病人神經精神行為嚴重時,也會建議住院徹底檢查有無其他感染(肺炎、泌尿道感染)因素,進一步治療,此時千萬不要排斥住院,以免耽誤病情。

不管是病人還是家屬,迎接中秋佳節之際,提醒大家注意身體不適可能是因氣候變化而引起,但千萬也不要輕忽,全部推給天氣變化。

☀️希望大家佳節愉快,開心過節,也能平安過劫。😄😄😄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