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0月24日 星期二

失智症與臨床失智量表評估

 







近日,勞動部針對簡化家庭看護移工的申請進行修正,其中多元認定免評巴氏量表項目(如圖),也於10.15開始實行。高齡人口日益上升,不見得人人都能活得又長久又健康,需要「被長照」的人數越來越多。照護是一門專業,完全仰賴兒女家屬配偶,日夜陪伴,確實不是長久之計。

👉在這次放寬的項目中,與失智症病人最為相關的,就是經神經或精神科醫師評估失智症「輕度」以上(CDR>=1)。

(舉例:臺北市政府也公布最新辦法:【自112年10月15日起,以身心障礙手冊申請聘僱外籍看護工,新增的適用對象?】連結內容放於留言處)

☘其實,過去失智症病人就是以CDR來進行評估,而非以巴氏量表這個工具。

為什麼呢?

👉因為失智症病人的症狀是因為「認知功能的退化」,而造成無法自理生活。而非肢體力量受損造成活動的限制。所以,本來就不會使用巴氏量表評估失智症。且臨床診斷失智症時,也是以CDR為標準。

👉這次勞動部放寬失智症的申請外籍看護標準,讓家屬照護的重擔能夠有人分擔,對照護壓力破表瀕臨崩潰的家屬是及時雨。畢竟許多輕度的失智症病人,也是有很多症狀起伏不定,非常需要看顧。(有空再跟大家談談許多照護壓力很大的家屬,實際面臨的問題)

☘那麼CDR是什麼?

👉全文為Clinical Dementia Rating臨床失智評估量表,是由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發展出來,一開始是針對阿茲海默症(Alzheimer's disease)進行結構化面試評估。針對記憶、定向力、問題解決能力、社區活動能力、居家嗜好及自我照料六大面向詳細評估;這樣的全面性評估,需要有很清楚病人日常生活情況的家屬(或照護者),才能評估確實。因此,在初次前來就診時,我們會希望是由平常熟悉病人生活起居,知道病人過去和現在有甚麼改變的家人一同前來。

☘另外,詳盡的評估,通常也仰賴「臨床心理師」來進行。

👉雖然神經科或精神科醫師也可以自行運用評估量表進行會談,但具有神經心理專業受訓的臨床心理師,由第三方的角度再次評估(多年的病人和家屬都會戲稱:是來考試的!),對醫療上非常有幫助。有經驗的心理師,可以讓家屬和病人願意說出許多從未與他人說出口的生活細節、行為改變等,有助於早期診斷和各種藥物非藥物治療的建議,是很重要的。

🍎例如,現在在中心診所醫院看診時,資深的臨床心理師林克能老師會與我同一時段,在相鄰隔壁診間。如果時間安排許可,病人看完診後,會立刻安排病人家屬與林老師會談評估。隨後,我們就能夠立即討論,以確認病人的情況,給予病人最合適的治療和生活照護建議。

CDR這項檢查,看似沒有高深精密的儀器來檢測,但需仰賴很多臨床經驗知識來判斷,對於給予病人和家屬的幫助,其實遠比我們想像中的強大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