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5月25日 星期四

ApoE基因與阿滋海默症也有關聯?

 




☘️甚麼是ApoE基因?

ApoE基因是一個位於我們的第19對染色體上的基因,它與脂蛋白相關,並在我們的身體中發揮重要作用。
ApoE基因與心臟血管疾病、中風以及阿滋海默症等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。
根據基因序列的特定變異點,ApoE基因可分為三種:Ɛ2、Ɛ3和Ɛ4。
我們從父母那裡遺傳到一對ApoE基因,因此基因型可以是Ɛ2/Ɛ2、Ɛ2/Ɛ3、Ɛ2/Ɛ4、Ɛ3/Ɛ3、Ɛ3/Ɛ4和Ɛ4/Ɛ4這六種。
Ɛ3/Ɛ3是最常見的基因型,約佔人口的55.8%;而Ɛ4/Ɛ4則最為罕見,只有2.3%的人。
☘️ApoE基因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?
攜帶Ɛ4型的人身體清除血液中的膽固醇能力較低,因此他們血液中的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(LDL-Cho)數值通常較高,這樣的族群更容易罹患動脈硬化、心臟病和中風等心血管疾病。
相反,攜帶Ɛ2型的人的血液中總膽固醇和LDL-Cho數值通常較低,但若有家族性第三型高脂蛋白血症,則無法避免。
☘️ApoE基因與阿滋海默症有關聯?
攜帶Ɛ4型的人確實是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高危險群,而攜帶Ɛ2型的人則可能對阿滋海默症有一定的抵抗力。
據研究顯示,攜帶一個Ɛ4型的人罹患阿滋海默症的風險增加了3~5倍,而攜帶Ɛ4/Ɛ4型的人則增加了5~15倍。
儘管具有ApoE4基因型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較高,但也不代表一定會發病。
⭐️ApoE基因檢測透過抽血即可得知,一生只要檢查一次即可,因為這是不會改變的。
基因檢測主要是從基因的角度,了解自己的疾病風險,儘早做好預防。
例如對於具有阿茲海默症高風險基因型(Ɛ3/Ɛ 4或Ɛ4/ Ɛ4)者,要更注意飲食🍚、生活習慣🙋‍♀️和維持運動⛹️的良好生活型態,有疑似症狀請教專業,及早治療,延緩惡化,維持生活品質,才能減少家庭經濟和家人身心負擔。這才是基因檢測的積極目的😄

2023年5月19日 星期五

【天氣變化整個人好難受,真有其事---氣象病? 】

 



80歲阿嬤在住院期間,病情已經漸趨穩定,預計隔天出院。沒想到,晚上不睡覺,開始在病房裡大吼大叫,嘴裡喊叫著過世先生的名字,就這樣亂了兩天,實在查不到生理上的原因。我唯一注意到就是颱風來了氣壓改變,颱風離開後,阿嬤又恢復正常。
這樣的情境,不管在神經內科住院病房或是門診,屢見不鮮。只要節氣變化,或是劇烈天氣變化,查房時和門診時總是看到家屬為此煩憂😓
2005年時,日本的佐藤純醫師(愛知醫科大學醫學院教授,愛知醫科大學附設醫院,疼痛緩和外科)提出氣象病,天氣痛的概念,並開設天氣痛專門門診。
統合他所提出及過去研究,氣象病大致上可以分成兩類,分別是:
🍎慢性病病人因天氣突然發生改變,出現嚴重併發症:例如血壓飆高、心肌梗塞、腦中風、失智症病人突然發生紊亂行為;巴金森病人突然走不動。
🍎天氣變化引發的自主神經失衡:例如交感神經過度活化,而有心悸、胸悶、血管收縮,進一步引發頭痛,肩頸疼痛;
另者,例如副交感神經過度活化,形成倦怠,頭暈等症狀。
以神經內科常遇到的症狀就包含耳鳴、頭暈、偏頭痛、三叉神經痛,莫名痠痛麻,無力等症狀。
其中,氣溫改變應該是大家所熟悉的🌦❄☔️⛈,尤其隨著年紀增加,大家應該自身較有所感覺。過去研究中發現,24小時內氣溫下降2.9C,增加中風機會11%;心血管疾病發生機會增加30%。
但另為被大家忽略的其實是氣壓及濕度,研究也指出24小時內濕度改變(不論增加或減少)5%,中風風險增加30%;氣壓發生改變(不論增加或減少)超過10 hPa,中風風險增加63%。
我手上的運動手錶,每次只要顯示氣壓和濕度開始變化,那幾天查房或是門診就特別的忙碌😭😭😭,甚至有些病人早在氣壓開始變化前,就出現了上述的症狀,堪稱氣象台。很明顯在天氣晴朗變化不大的時候,住院和門診病人的狀況,也就相對穩定許多。
目前因為極端氣候出現的機率越來越高,未來因為天氣變化,所造成的病症,應該也會越來越多,高風險族群(慢性病族群)平時做好藥物控制,生活作息調整,多運動外,也要定期做相關檢查,例如非侵入性的超音波檢查等,來了解自身血管健康。
另外,即使健康族群,還是要養成規律生活及運動習慣🚴‍♀️🎾🏋️‍♀️,以強化自身自主神經功能平衡,來減少氣象病/天氣痛的發生;如果真的發生了,也可以詢問專業的醫師,先減緩症狀,避免惡性循環,影響工作生活甚至情緒。

2023年5月17日 星期三

【甚麼是頸動脈超音波? 做的時候會不會痛?】

 


photo credit: Wikimedia (https://reurl.cc/5M0pMn)

母親節前夕,女兒回家對著媽媽說:老師要我們回家幫媽媽按摩腳、擦擦乳液,順便看看媽媽腿上有沒有頸動脈?

媽媽說:嗄? 腿上有頸動脈? 是靜脈曲張吧?
女兒說:哈哈哈,對啦對啦,是靜脈曲張啦!
我聽到後大驚,身為神經內科醫師的女兒怎麼可以搞不清楚頸動脈在哪!😲
頸動脈很重要耶,神經內科醫師可以從頸動脈超音波看到很多訊息。
首先,頸動脈供應腦部三分之二的血液,左右各有一條,由總頸動脈,後分成內頸動脈(供應腦部血流)及外頸動脈(供應臉部肌肉),如果有任何狹窄或阻塞,可能引發神經內科最害怕的腦中風。
所以,臨床上可藉由頸動脈超音波來了解血管是否狹窄、阻塞、有無斑塊、剝離等,可謂是神經內科醫師了解病人中風風險的好幫手。
而且,超音波本身,是一項非侵入性檢查,不會有任何疼痛感,也不用空腹準備,是方便又安全的檢查。
【適合對象】
🙋‍♀️曾中風者
🙋‍♀️有中風家族史者
🙋‍♀️三高患者
🙋‍♀️其他中風高危險群者
門診中,常遇到符合上述的病人,很久沒做過頸動脈超音波或甚至從未做過超音波,我通常會誠心建議做頸動脈超音波檢查追蹤。
如有問題,提早發現,提早預防。
這也是身為基層醫師,在中風預防上,能夠為大家健康把關的。
下圖為圖示做頸動脈超音波時的姿勢,以及操作時,超音波探頭會去檢查的位置。真的不會痛,不要擔心。(真的好多人擔心這件事)

2023年5月11日 星期四

精實記憶門診 -- 記憶力檢查評估需要多少時間

 





所謂一站式記憶門診」(或許在診所,應該稱為"精實記憶門診")到底要花多少時間?

 

先說明為什麼我想要稱之為精實記憶門診」呢?

精實」一詞來自於英文的"Lean"。考慮到基層診所的現實面:沒有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,沿用一站式」之稱,似乎太言過其實,雖然也只是缺了這一項。

 

至於目前在診所,家屬和病人前來精實記憶門診看診,需要花多少時間?

以下我們來一步步拆解看診流程:

1. 神經內科醫師問診: 第一次問診,完整了解病人病史,基本神經學/理學檢查,至少20~30分鐘,如果情況複雜,可能更久。

2. 臨床心理師評估: 依據病人情況(教育程度,認知功能嚴重程度)安排的神經心理評估內容會有所差異,加上陪伴前來的家屬,提供各項資訊,需要60~90分鐘。

3. 腦波: 在認知功能異常病人是否都要進行? 則由醫師依據臨床判斷,如果要進行,60~90分鐘左右。

4. 神經內科醫師解釋結果,約需20~30分鐘左右。

5. 抽血: 應該是所有項目中最快的,只要不是困難個案,應該10分鐘可以完成,只是報告下次回診才能看得到了。

6. 預約:協助預約轉介之合作的醫院進行腦部影像檢查(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);預約下次回診時間。這一項我們會在中間病人和家屬檢查的時間,儘量抽空安排。

 

所以,精實記憶門診,大約需要半天的時間才能完成。聽起來好像很久,但其實大大減少多次奔波來回的時間。而且,診所提供舒適的環境,還有戶外的綠意景色,應該可以稱得上是療癒環境~